司马昭明明有想当皇帝的心,为何不在大权在握时夺取皇位?
在中国的千年历史长河中,有两位权臣离皇位仅一步之遥,但最终未能登上帝位。其中一位就是大家熟知的曹操,另一位则是司马昭。今天,我们将深入司马昭的故事,他为何在掌握大权的情况下,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皇帝梦。
司马昭的称帝之心,几乎人尽皆知,也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俗语。他为何迟迟不行动,直至去世都未能登上梦寐以求的帝位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看他手中的权利是否足以称帝。
经过两代司马家人的精心谋划,到了司马昭这一代,他已经完全掌控了曹魏皇室。司马懿在世时,已经成功掌握了兵权。在司马懿诛杀权臣、平定淮南镇叛乱之后,兵权更是牢牢地掌握在司马家族手中。这为司马昭日后掌握大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马懿、司马懿和司马昭父子三人的共同努力下,曹魏的政权也逐渐落入司马家族手中。当时人们对司马昭的尊崇远超曹魏皇室,这也使得皇帝无奈之下选择派人刺杀司马昭。这种做法却无力回天,不仅刺杀未能成功,皇帝自己也失去了皇位。司马家自然不能容忍一个不听话的傀儡皇帝坐在皇位上,因此司马昭选择了扶持一个听话的皇帝上位。
那么,为什么司马昭已经具备称帝的条件却仍未称帝呢?除了上述因素外,司马昭还面临着民生问题。他不能突然逼迫曹魏皇室禅位或直接改朝换代。尽管人们爱戴他,但还未到能支持他改朝换代的地步。司马昭犹豫不决,拖延时间。这也导致了他最后身死都未能登上帝位。
在我看来,司马昭之所以拖延称帝,主要是因为他想在成功拿下蜀国后,再名正言顺地登上帝位。他的这一做法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邓艾和钟会是当时适合出军的两名大将,邓艾认为钟会野心太大,担心他在自己出兵后会反叛。但司马昭一意孤行,坚持出兵攻打蜀国。在成功灭蜀后,他除了心腹大患邓艾和钟会争功而被除掉外,自己的身体却不堪重负离世了。
司马昭的一生充满遗憾和无奈。他心心念念的帝位只差临门一脚就能成功,无奈身体原因使他功亏一篑。他在灭蜀之后本以为可以准备登基称帝,却未能如愿以偿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这也应该是天命吧!他没有完成的遗愿只能由自己的孩子来完成。虽然司马家最终成立了新的政权但司马昭这一生兜兜转转其实只是在为自己的孩子铺路如果他提前知道自己以后会发生的事情相信他会更加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