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美女导演林蓓珑 指导少儿学戏启动戏曲进校园活动
近日,延安小学和闽侯实验小学昙石分校的闽剧兴趣班又焕发了生机。这些兴趣班的主课老师,是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的青年导演林蓓珑。在过去的8个春秋里,林蓓珑凭借着对闽剧的深厚热爱,先后走进福州十多所小学,为孩子们传授闽剧的魅力。
林蓓珑的身影,已经深深地烙印在这些孩子们的心中。她指导连江附小的学生在央视戏曲频道表演的闽剧《一文钱》,以及指导鼓楼实验小学学生冯思彤、刘诺伊表演的《荔枝换绛桃》,都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其中,《荔枝换绛桃》更是获得了第25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
作为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的青年演员,林蓓珑不仅是闽剧的传承者,更是孩子们心中的引路人。从女儿所在的晋安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始,她就积极推广闽剧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如今,她的身影已经遍布福州的各个角落,为孩子们传授闽剧的精髓。
林蓓珑深知戏曲进校园工作的艰辛。不仅要面对诸多学校地处偏远的问题,更要面对孩子们不会说福州话的难题。但她始终坚信,只要用心去教,用心去辅导,就一定能够培养出对闽剧有深厚感情的孩子。她说:“我在辅导孩子们时,首先要教他们说福州话,让他们从最基本的唱腔和动作开始学起。虽然过程很枯燥,但我始终陪着孩子们练,陪着孩子们演,让他们在玩耍中感受到闽剧的魅力。”
这些年来,林蓓珑和她的同事们已经走进了许多小学,为孩子们传授闽剧艺术。他们的付出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和支持。不少家长看到孩子们的坚持和热爱,最终选择了妥协,让孩子们继续学习闽剧。
林蓓珑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她获得了福州市优秀少先队志愿辅导员称号、福建省直机关优秀志愿者称号等荣誉。她的付出,不仅让闽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得以传承,更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当林蓓珑回想起自己1996年进入福建省艺术学校闽剧班学习的那一刻,她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如今,她已经为闽剧的传承付出了整整27年的青春。她坚信,只要让孩子们接触到闽剧,感受到它的魅力,就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传承的行列中来。她的努力,如同投石于传统文化之湖,必定会泛起层层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