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圆明园被烧紫禁城却完好无损
中国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而又充满屈辱的历史,曾经繁荣富强的中国,在历史的进程中多次遭受其他国家的欺凌。说到圆明园,这座曾经的私家园林,更是让人心痛。圆明园曾是东方的园林瑰宝,艺术的圣地,在第二次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使得圆明园被洗劫一空,更被大火焚烧了三天三夜,一座辉煌的园林化为废墟。相比之下,同为皇帝宫殿的紫禁城却幸免于难。那么,究竟为何圆明园遭遇如此厄运,而紫禁城却能安然无恙呢?
第二次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间的一场灾难。在这场战争中,英国和法国趁中国内乱之际,以种种借口进攻清朝。这场战争是第一次战争的延续,因此也被称为第二次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沙俄通过出兵调停获得了大量的领土,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战争结束后,中国失去了东北及西北的大量领土。尽管战争带来了如此巨大的损失,但清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等内部矛盾,维持了统治。
当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他们毫不留情地洗劫了圆明园,这个曾经的皇家园林被付之一炬。那么,同样作为皇帝居所的紫禁城为何能够幸免于难呢?
在第二次战争中,清一败再败,咸丰皇帝选择了逃避,带着家人和权贵逃往承德避暑山庄。北京的混乱局面使得百姓开始趁机打劫。据历史记载,第一个冲进圆明园的居然是北京的居民。虽然皇帝已经逃走,但紫禁城的守卫依然强大,且那是皇帝办公的地方,百姓们不敢轻易闯入。相比之下,圆明园的守卫较为薄弱,且英法联军也是通过当地居民的了解才知道圆明园宝物的丰富。
英法和法国之所以发动第二次战争,主要是为了打开商路,与清朝进行贸易,发展经济。他们并非为了占领土地进行殖民统治。如果英法联军直接冲进皇宫烧毁故宫,将会彻底激怒大清统治者,使战争持续下去,这不利于他们后期的通商谈判和贸易。而圆明园虽然珍宝众多,但并不是统治的象征,烧了圆明园能够得到宝物,报复大清,但又不会激怒清朝统治者。
圆明园的遭遇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圆明园遗址,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民族的痛楚。希望通过了解历史,我们能够更加珍惜和平,避免历史的悲剧再次上演。想了解更多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请关注奇事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