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林家演员(细看一下这个剧组真的很穷啊)
看完《雪中悍刀行》这部大作,终于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之前外界盛传的大投入和巨制宣传,实际上更像是一种夸张和宣传手段。真正的剧组,似乎深陷于一种捉襟见肘的境地。让我们从一些细节入手,一探究竟。
关于西楚残余军队的追击。这场戏中的军队人数少得可怜,仅十人左右,却要四处寻找主角徐凤年。更令人不解的是,已经被打死的士兵,居然在后续的剧情中再次出现,这无疑暴露了剧组在场景和角色安排上的捉襟见肘。
再来看徐凤年回归北椋时的情景。将军宁峨眉率队迎接,但人数之少令人寒心,仅有八人。这真的是统帅三十万大军的北椋王世子的气派吗?显然并非如此。
河东林家的探花郎随从,掌管着河东经济大权,却仅有六人随从,包括马夫,且只有一辆马车。这样的配置,真的符合他们千里迢迢赶路的情景吗?显然让人心生疑惑。
北椋王府的大门,小小的一扇,原木色配以铁片装饰,显得并不气派,甚至有些寒酸。王爷的居所,居然没有站岗的士兵,进门后也无人值守,只有两位家仆看门。这样的场景,无疑让人对王府的威严和地位产生质疑。而徐凤年的加冠大典,更是一场寒酸的仪式。人数之少,让人难以置信这是北椋王世子的大典。
王府内的丫鬟们反复出场,整个王府似乎只有红薯、姜泥等几个丫鬟在忙碌。甚至在林探花叫喊时,开门的竟是世子院里的丫鬟红薯。这不禁让人对剧组的演员阵容产生质疑。而在徐凤年的加冠大典上,几个世子丫鬟居然站在了主台上,这无疑是对古代礼仪的一种颠覆。这种安排,似乎更像是剧组无奈之举,因为真的没人了。
关于马粪的细节,更是让人哭笑不得。林探花的马车停在王府门前,马居然拉了一地的马粪,而且一直拖到剧情的多个镜头之后,甚至到徐凤年回来时还在。这是剧组真的请不起好马或者清洁工了吗?虽然这种细节很逼真,但味道显然也很重。
《雪中悍刀行》的宣传与实际制作相比,实在让人失望。所谓的巨制和大投入,似乎并没有体现在剧情的细节和制作上。剧组的窘迫和“穷”,从这些小细节中可见一斑。那么,那些所谓的投入和资金究竟用在了哪里?实在令人费解。